
主任致辞
今年是我从事罕见病工作的第十个年头,每年我都能听到很多病友离开我们的消息,很多时候我也在想,当我们面对这些危重、无药可治的罕见病时,我们能做的到底是什么?
这些年媒体朋友问的最多的就是“这些年你会觉得艰难吗?”、“会不会有时也想弃?”如果说“不难”那肯定是假的,但我一直坚持,很少抱怨,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工作是我自己选择的,好与不好,苦与不苦,没有任何人强迫你,既然选择了,就没什么好抱怨的。我可以全力而上,也可以全身而退,我一直对高帽和光环保持一定的清醒和谨慎。
— 不忘初心 拥抱变化 —
回望2017年,我们的信息平台发布的信息有近百万的阅读总量;
回望2017年,我们支持超过50家患者组织,间接为超过3000个患者家庭提供服务;
回望2017年,我们资助了20多个项目,孵化6家新患者组织,举办2场全国患者组织培训会;
回望2017年,我们主办了一次国际罕见病大会,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人参会,影响力和美誉度双高;
回望2017年,我们得到近百家的媒体报道,不断向社会呼吁关注罕见病;
回望2017年,许多重要的政策的出台都有我们参与的身影;
回望2017年,最为重要的是,我们带来了希望、温暖和尊严。
2017年第十二届国际罕见病与孤儿药大会暨第六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,CORD顾问、工作人员合影
罕见病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医学挑战
挑战,不仅来自于疾病本身,也来自于社会观念。罕见病是人类命运的共同体,但遗憾的是,全社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大家都以为罕见病很罕见,与我无关。殊不知,罕见病中80%是遗传性疾病,只要有生命的传承,就有发生罕见病的可能。
前方一列火车飞奔而来,一条铁轨上有4个孩子,另一条铁轨上有1个孩子。理智和普世价值告诉我们,火车不该伤害任何一边的孩子,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,很容易把它当作选择题。在众多的社会议题中,罕见病永远都不是优先项,在众多公民的权益中,少数人的权益会被轻易忽视。
挑战,更来自于患者家庭本身。许多的家庭遇到罕见病,只是觉得自己倒霉,运气不好,被动承受。整天陷入在自卑、抱怨、观望、等待,导致生活、家庭陷入无尽的困境,等待着有一天医学技术的发达,等待着有一天政策法规降临,可是,“有一天”到底是哪一天呢?
罕见病家庭,犹如夜空中一颗颗的孤星,遥望而无法联结。作为患者或家属,如果我们自己不首先行动起来,又如何要求别人去行动来拯救我们呢?只有每一个罕见病家庭团结一致,行动起来自救,才有可能真正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。中国有超过1000万的患者,7000种罕见病,而目前我所知的只有不到70个病种成立了自发的患者团体,也可以理解为99%的患者群体都是观望者。
这就是我们的现实,全球95%的罕见病没有有效治疗方法,罕见病患者的平均确诊时间需要5年;在中国仍有60%以上的罕见病患者并未被诊断,全世界为数不多的治疗药物只有30%在国内上市,绝大部分的已上市药物患者家庭都无力承担。
在这篇寄语中,我无意于去高唱赞歌,也没必要去渲染悲情,尽量如实诉说。
人就是这样,往往可以轻易撰写生命背后的事实,却无法面对事实背后的生命。
最后,感谢亲人朋友的鼓励,感谢身边的团队伙伴以及志愿者们的坚守和信任,感谢可亲可敬的专家顾问们,还有那些一如既往、慷慨相助的合作伙伴,没有你们,就没有中国罕见病事业发展的希望。